大甲媽遶境初體驗

大甲媽遶境初體驗

大甲媽轎班的前導隊伍走在圓環上

緣起

大甲媽遶境是台灣年度的宗教盛會,雖然筆者不喜歡人多吵鬧空氣糟(遶境這樣的宗教活動通通符合)的地方,但又覺得身為台灣人,一生沒去走一次有點可惜。

「俗話說: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,今年由於職涯轉換的關係,有空閒的時間可以參與,與家父約定好時間後,便開啟了這場特別的冒險。

與筆者不同,家父已經有6-7年參與的大甲媽遶境的經驗,但今年因為原本一起走的夥伴不克參加,所以這次可以陪我一起走。

今年的繞境活動 其實是4/21 開始到 4/30,因為是第一次走,怕體力跟不上,所以家父建議從員林開始走,走到新港,也就是走尾段的部分,至於為什麼?因為他說這段的食物比較多、比較好吃(事實也證明沒錯)。

家父在員林站進行行前說明
偽裝成宮殿的婚宴會館及隱身其中、確保活動能順利進行的警察們

員林:奇木、鑾轎、APP

4月23號一早,筆者搭乘火車前往員林,10點跟家父會合後,向著西螺方向前進,其實這個時間,大甲媽的鑾轎已經在永靖鄉了,先別問和運怎麼都知道......

因為大甲媽遶境活動有推出專屬的 app!!

app中會標示出鑾轎的位置,還有路線、沿路的廟宇、休息站、廁所、洗澡車之類的,可以想像他是專屬於大甲媽遶境的google map

所以透過這個「大甲媽祖」app,就不至於會迷路,聽路上一個大哥就說,在很早期的時候,因為遶境路線會經過很多田地(aka 荒涼的地方),甚至也沒有紅綠燈,他以前還真的差一點走到海邊。

說回來,員林接下來就到埔心、永靖、田尾,這幾個都是台灣園藝大鎮,所以沿路看見很多神奇的植物:

然後因為越來越接近鑾轎,也開始有一些遶境相關的東西出現,像是如果有人走不動就可以坐的接駁車,這種車通常是用小發財車改的,在載貨那個地方兩側擺放折疊椅,尾巴的地方架上自製的階梯,然後車頂用鋼架搭起來再用帆布鋪在上面,還有一種用榕樹樹葉鋪在上面的,可能有某種民俗意義,除了這些硬體設施外,這種接駁車還會播放大甲媽的主題曲,遠遠的你就會知道他要到了,家父跟我都說這是惡魔,因為只要聽到他的聲音,就會突然覺得很累、不想走了,當然這次我沒有坐到,還是有點骨氣的!(其實只是搶不贏車上的阿婆)

我們大概在永靖跟北斗間追到大甲媽的鑾轎,家父問我要不要去鑽轎底,考量背著相機及實在很熱很多人,筆者便沒有去鑽。鑾轎旁的人真的很多,由於有線上直播,現場的攝影設備也是很多樣,除了較常見的相機、手機外,仔細看下方組圖右下角那張,還可以看見空拍機呢!

追過鑾轎後,在附近的廟宇草草吃了午餐,便繼續上路,這個時候開始覺得體力下滑,小腿也開始有緊繃的感覺,趕緊將注意力轉移到路旁的攤販上,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能補充體力,又走了幾個小時,前方人潮的速度漸漸降低,周邊的攤販多了起來。

終於,我們看到了,西螺大橋!

西螺:大橋、信眾、休息處

西螺大橋是這趟旅程的指標性景點,也是我們完成一半遶境的證明,橋上熙熙攘攘擠著準備進入西螺的車隊、陣頭、信眾等等。

說到信眾,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信眾,有獨行的、三兩成伴的、全家出動的,也有推車的、推寵物的、扛小轎子在身上的;有祈福的、還願的、立志搜集所有廟宇符咒的,也有坐車的、騎單車的、在家門前祭拜的。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體驗這場盛事。

此外,也有許多信眾背著各式看板,分享各種價值觀,有想要推廣圖書館法的、有老婆說走九天八夜就要嫁給他的男子、有背著今天我兒子生日看板的爸爸、有宣導領養不棄養的、也有提倡「捐髓救人,無損己身」的,看到許多重要的議題透過遶境這個媒介傳遞給更多人認識,讓人很感動。

過了西螺大橋後,已經是傍晚時分,雙腿感覺相當疲憊,在前往下榻飯店的路上,看到信眾各異的休息方式。或坐或躺,帳篷抑或是巷子中,香爐旁或是供桌下,有平坦的地方,就有累壞的人們。

今晚,哪裡都能睡。

大甲媽轎班的前導隊伍走在圓環上

土庫:計程車、乳酸、黑甜仔粥

早上 5:30 起來,前一天睡得不是很好,蠻奇怪的,明明身體超疲憊卻睡不太著。

由於鑾轎在前一天已經南下,西螺鎮內又再度回歸平靜,彷彿昨晚只是一場喧囂的夢,評估體力、天氣及路程後,我們決定先搭乘計程車至離鑾轎比較近的土庫,畢竟,走在鑾轎前才有東西吃啊。

我們與另一位信眾乘坐白牌仔(沒有執業登記的計程車)前往土庫,半途又遇到一位想去高鐵站的信眾,在路邊伸出大拇指想搭便車,告知是要收費的計程車後,她也一起加入拼車的行列。

土庫到新港比前一天難走,原因在於這段路兩旁都是田地,沒有大樹遮蔭,有別於前一天想把沿途的新奇事物記錄到相機中,第二天僅能將專注力集中於腳上、呼吸上,極力抗衡持續堆積的乳酸。

既然提到乳酸,就不能不提到乳酸飲料(十分硬要的關聯),前面有提到走在轎前才有食物吃,正確來說,應該說是走在前面才有多種的食物選擇,以下僅紀錄筆者比較有印象的品種,對於遶境路上的食物來說,列出的僅是九牛一毛,真可謂是族繁不及備載。

沿路有印象的美食、飲料:

  • 食物:
    潤餅、湯圓、黑甜仔粥、油飯、關東煮、小顆饅頭、地瓜球、蜜地瓜、蔥油餅、紅豆餅、茶葉蛋、白煮蛋、鹽糖、紅龜粿、草仔粿、冰棒
  • 飲料:
    舒跑、Fin、蠻牛、康貝特、波蜜、麥香紅茶、奶茶、礦泉水、奧利多水、自己煮的養身茶
  • 水果:
    西瓜、大番茄、小番茄、蓮霧、香蕉
  • 沿路除了吃的補給品:
    香菸、口罩、痠痛貼布、左手香藥膏、一條根噴霧、襪子、各式平安符、台鐵便當小包包

特別要提到的是痠痛貼布,絕對是這當中最值得拿的東西,筆者一開始對它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,直到貼上後,才發現囂張的氣焰也隨著痠痛一起被它撫平。

又不知過了多久,可能是雙腳已經失去知覺的幾個小時後,我們抵達了新港。

筆者遶境兩天來最想要看到的氣球拱門

新港:計程車、終點、色彩繽紛的黑白照片

新港是大甲媽祖遶境南下路段的終點,在新港稍作休息後,鑾轎便會往大甲返程。同時,新港也是筆者這次遶境「用走的」終點,一來是新港沒有方便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,二來是走不動了......,所以在新港稍微讓雙腳恢復知覺後,便坐計程車至嘉義轉乘火車回家了。

對這次遶境的心得就是很像在觀看「一張色彩繽紛的黑白照片」,聽起來有點矛盾的一句話,怎麼會有照片是黑白但色彩繽紛呢?

筆者覺得這次走大甲媽祖遶境,很像回到50年前非常純樸的台灣,除了因為沿途有很多農田、三合院、老房子的關係,沿路上人們傳遞出來的溫度與人情味,是沒有親身經歷很難想像的,就像是你時空穿越回到了50年前,雖然那時只有黑白的照片,但走大甲媽的過程中,這張黑白照片可以真的對應到現實的場景,換句話說,你好像就在這張照片的情境中,唯一不同的是,身邊的東西是彩色的、繽紛的、充滿活力的。

你怎麼能不愛這麼充滿生命力的台灣!

筆者在這趟旅程中唯一入鏡的照片

後記:如果有下次

拖了四個月後才把這篇心得打完,很多當下的感受已經有點模糊,好在透過照片能協助自己回憶(打著打著膝蓋突然痠痛是正常的嗎?),第一次體驗的事物總是會令人記憶深刻,遶境也不例外,除了原先就知道會很熱、很吵、很多人外,真的沒想到會這麼累,累到回到家要爬樓梯時只能一階一階地走,甚至在一週後下樓梯膝蓋都還在刺痛。

如果有下次,真的要提前訓練,讓身體適應長時間行走的感覺,也要準備一雙好走的鞋子跟襪子,這次穿的舊鞋幾乎要磨平了,走到後期感覺根本就是光腳走路,很不舒服,另外,一定要盡可能輕裝上陣,想當天出門時還想要帶筆電,現在想起來還是冷汗直流。

這次很感謝家父陪我一起體驗,有個有經驗的旅伴總是令人比較安心,哪邊有好吃的早就被摸透了,喔對了,不要看到好吃的就一直拿,後面會吃不下,也不要以為走這麼多路會瘦,整趟下來吃那麼多沒胖就該偷笑了。

--

以下為筆者合作錄製的 Podcast 節目,歡迎收聽。